尊王故事
廣澤尊王,又稱保安廣澤尊王、郭聖王、翹腳仔神、聖王公,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一位神明。職責主要是袪除惡鬼與驅邪,因為飛升時只有十六歲,所以他也是孩子神,為守護並教育小朋友的神明。
相傳廣澤尊王生前是五代後唐時期(後唐同光年間,誕辰為二月二十二)福建南安的一位牧童,後來羽化登仙,之後便屢屢顯靈,成為南安當地的鄉土守護神。後來其信仰隨著移民,從福建擴大到台灣及東南亞等地區。
■羽化登仙
廣澤尊王本名郭忠福,福建泉州南安人,世代居住於郭山腳下,郭忠福從小就十分孝順。他在清溪為楊家放羊,母親在楊家當傭人。父親去世後,因為家中貧困,沒錢買地安葬。楊家請堪輿師來選擇墓地位置,由於楊家怠慢堪輿師。而郭忠福母親對待堪輿師十分恭敬,又因為郭忠福是有名的孝子,於是堪輿師便告訴她:「羊圈底下就是風水絕佳的寶穴—羊棚蜈蚣穴,你把丈夫的骨灰撒到羊圈裡,然後帶著兒子離開,看到有和尚戴著銅做的斗笠、牛騎著人,就停下來在那處定居。以後你的後代就可以萬代封侯。」
郭忠福與母親離開楊家後,路遇大雨,看到有僧侶用銅鈸放在頭上擋雨,有牧童躲在牛肚子底下避雨,便選在那裡居住。
到十六歲那一年八月二十二,有一天,郭忠福突然帶著葫蘆、手持佛經,登上郭山山頂,坐在古藤樹上,雙腳盤坐、面色通紅。同伴見狀通知郭母前來,郭母趕來時,剛好見到郭忠福羽化飛升,郭母不捨伸手拉他的左腿,因此後來塑像的人們都將他的形象塑造為右腿盤起、左腿下垂的樣子。這就是為什麼,尊王的形象是右腿盤坐左腿下垂的了。
■顯靈神蹟
掃除匪患,守護鄉里
郭忠福蛻化升天後,鄉人就在郭山上為他建立了將軍祠。
宋代建炎四年,土匪為患四處劫掠。一天下大雨,郭將軍顯靈,白衣白馬,引誘盜匪渡河,此時河水大漲,將土匪淹沒,鄉里因此得以保全。
祝融成災,顯靈滅火
紹興年間,有鄉人到行都京城,隨身攜帶著供奉郭將軍的香火。恰逢皇宮失火,郭將軍顯靈,揮動白色的旗幟,將火撲滅。於是南宋皇帝對郭將軍進行敕封。
清末顯靈,平定起事
清代,廣澤尊王開始更加頻繁地顯靈。咸豐三年,小刀會起事,波及南安,廣澤尊王託夢鄉紳傳授機宜,平定起事。同年,林俊領導紅線會起事,攻入永春州城時,城北山上忽然出現大量兵士和郭姓軍旗,城內官兵見狀士氣高漲,因而收復城池。同治七年,謝險在永春、德化交界一帶準備起事,地方官員上郭山禱告,後順利就將其逮捕。
■神仙家庭
妙應先妃
據說,郭忠福生前,有一位黃姓女子許嫁給他(另一說為姓陳,是陳法師的女兒)。郭忠福蛻化升天後,有一天黃姓女子走進郭將軍廟中,忽然仙逝。鄉民於是為她塑像祭祀,後獲封為妙應仙妃。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分身。
【神儲說】
據傳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結婚後,每當夜裡傳出嬰兒哭泣聲,隔天就會看見地上的泥土如婦人懷孕般的隆起,於是廟祝採泥土塑像,稱為太保。由於是尊王的兒子,所以造形上採取廣澤尊王之形貌。在《鳳山寺志略》與《郭山廟志》中均有記載:「鄉人夜間,每聞廟中呱泣聲,比明入視,得泥堆,遂塑像為神之儲,至今凡十三太子,散處崇祀,威鎮廟所奉為長男,自宋己然。」
【分身說】中國泉州南安祖廟的說法則傾向於太保應為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保,分鎮於南安各地。廣澤尊王與十三太保在台灣的信仰非常廣泛,太保基本上等同廣澤尊王,而外型亦與廣澤尊王相似。